能源建設EPC蹚出“中國道路”
時間:(2012-07-26 ) 信息來源:中國能源報
6月3日,由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簡稱中電工程)總承包的安徽馬鞍山電廠擴建工程一期2×66萬千瓦火電機組順利投產。
該項目由安徽省能源集團公司(簡稱皖能)和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投資,是中電工程和皖能繼安徽銅陵電廠六期2×100萬千瓦火電機組擴建工程之后的又一次成功合作。
備受業界關注的安徽銅陵電廠六期擴建工程,是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級火電EPC項目,首臺機組于2011年5月投產發電。
“銅陵、馬鞍山項目實施過程及結果表明,采用總承包/交鑰匙模式,是正確的抉擇,蹚出了能源建設EPC 的‘中國道路’。”今年5月,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武保忠在安徽考察時,來自投資方、承包方等各個方面的領導和專家異口同聲,對此大加贊賞。
“中國道路”意義何在?
“集設計、采購、施工(EPC)為一體的總承包,俗稱 ‘交鑰匙工程’,是國際上普遍采用的工程建設方式,而在國內能源建設領域,EPC模式卻并不多見。”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能建”)黨委常委、中電工程總經理吳春利表示。
據悉,國內能源項目建設的常規模式是:業主選擇不同的單位開展規劃、勘測設計、監理、施工,采購權則掌握在自己手里。
“這種業主主導的模式強調分工,把生產要素割裂了,弊病是顯而易見的。”中國能建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周厚貴說。與常規模式相比,EPC優勢非常明顯:總承包商可以更好地調動各生產要素,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降低建設成本,保證工程安全和質量,縮短建設工期,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中電工程擁有東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華北六家大型電力設計院等企業,在電力工程建設綜合服務方面實力超群。2003年,根據中電工程的戰略部署,在深入分析市場形勢后,中國電力建設工程咨詢公司(簡稱中電咨詢)決定依托中電工程整體優勢,以最短的時間從計劃經濟運行的咨詢公司向市場經濟運行的工程公司轉型,將EPC總承包項目確定為實現騰飛的戰略方向。據中電工程副總經理、原中電咨詢董事長沈融介紹,中電咨詢已具有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先后獨立完成四川南充500千伏輸電線路、浙江寧波小峙220千伏變電站、福建可門電廠和江陰電廠500千伏送出線路等EPC項目。
銅陵、馬鞍山項目由中電工程旗下的中電咨詢主導、分別與中南電力設計院、西北電力設計院組成聯營體實施,安徽省電力建設第一工程公司、第二工程公司負責施工,現屬中國能建的有關裝備企業參與了部分設備材料供應, 這些企業現在都屬于中國能建旗下。這既是中電工程實施EPC戰略的重要成果,又充分證明組建中國能建對蹚出能源建設EPC“中國道路”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道路”為什么在皖能蹚出?
然而,一開始,中電咨詢卻遭遇了“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尷尬。由于歷史原因,我國主要的電力投資企業,同時擁有自己的施工企業,對EPC模式并不熱衷。
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后,國內發電端市場逐步開放,一些地方電企和非電力行業(煤炭、化工)投資主體顯得異?;钴S。這些新的投資主體大多缺乏綜合開發大型電力項目的技術和人才隊伍。這為中電工程開辟EPC道路提供了契機。
2005年底,在得知皖能投資建設銅陵電廠的消息后,中電咨詢立即與對方接觸。“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一開始對方對采用EPC模式建設銅陵項目,也是心存疑慮的。”沈融坦陳。
銅陵電廠是一個80億元的大項目,技術要求高,皖能不敢貿然接受以EPC方式進行建設。中電咨詢在與業主參觀已建成的EPC項目的同時,為增強實力,在中電工程的大力支持下,與西北電力設計院組成聯合承包體。
為了打好第一仗,贏得皖能的信任,在項目前期,中電咨詢做了大量工作?;貞浧甬敃r的情形,沈融說:“我們組織了當時國內最強的設計和評審隊伍,對總平面圖進行了4次評審,出了21版平面圖,這么大的投入,在國外EPC中是看不到的。 業主看到我們確實是在為他們的利益著想,逐漸開始信任我們。”
為了保證采購招標的規范化,中電咨詢成立了由投資方、電廠、設計院和中電咨詢組成的領導小組,負責招標的宏觀管理和監控。具體采購運作交給專業的招標公司,同時由中電咨詢的監察審計部全程跟蹤,以確保能源建設采購的公開、公平和公正。
銅陵項目之后,又開展了馬鞍山項目合作。銅陵、馬鞍山項目蹚出了EPC“中國道路”,這充分體現了中電工程的睿智和遠見。同時,作為業主的皖能,從最開始的反對、顧慮,到后來的理解、支持,直至現在,已經高度認可這種模式。繼銅陵、馬鞍山項目后,由中電咨詢和東北電力設計院聯合實施EPC的皖能合肥電廠裝機容量63萬千瓦的6號機組去年年底已開工。
“中國道路”路在何方?
“以設計為龍頭的EPC最大優勢是設計方是承包商,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采購和施工,避免了常規建設方式中因設計與施工割裂而造成的大量材料浪費、工期滯后、安全質量隱患。”中電咨詢總工程師潘軍說,“銅陵、馬鞍山項目做到了設備和材料精確采購,地下設施設計和施工一次到位。”
有關專家表示,設計方案決定電廠全部造價的70-80%,技術指標決定電廠運營的競爭力。據悉,僅銅陵項目就進行了30項設計優化,節約投資近2.6億元,工期提前一個月。整套啟動試運及“168”期間鍋爐無爆管、廠用電率及決算造價三項指標,成為了國內同期、同類機組的標桿。
盡管如此,周厚貴認為,我國大范圍推廣EPC模式,仍需時日。“這是由體制、機制、文化等決定的。”他強調,“推廣EPC需要業主‘三明’:一是聰明,善于充分利用市場資源,攜手并進;二是精明,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實現雙贏;三是開明,充分相信對方,務期必成。”